平臺如何解憂?
“降舊控新”從細從實,債務風險逐步內部化
地方債風險為人詬病,融資平臺往往被推到風口浪尖。
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總數(shù)達6576家,相應的政府性債務余額占債務總額的近一半。
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管理級次多、鏈條長,資本金到位率低,盈利能力較弱……融資平臺已成為銀行業(y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主要風險點。
未雨綢繆,方能有備無患。去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應時而生。清理規(guī)范融資平臺開始了。
從“逐包打開、逐筆核對、重新評估、整改保全”的十六字方針,到“分解數(shù)據(jù)、四方對賬、分析定性、匯總報表、統(tǒng)一會談、補正檢查”的六個步驟,銀監(jiān)會多年來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問題上態(tài)度鮮明,堅持不懈地做好風險提示和督促整改工作。
國開行安徽分行嚴把項目入口關,融資平臺貸款要嚴格對應建設項目;根據(jù)項目特點設定相應的資本金比例、償債覆蓋率、抵質押率、貸款期限等風險控制邊界,匹配對應的還款計劃。堅持審慎的信貸原則,截至7月末該行融資平臺貸款不良率為0.12%,低于其同期表內貸款不良率的0.27%。
“降舊控新”!各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著力推進平臺貸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補正、追加抵質押物、增提撥備和提高資本占用成本等工作,從細從實化解既有風險、嚴控新增風險。
據(jù)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確認現(xiàn)金流達到全覆蓋、擬退出平臺貸款管理作為一般公司類貸款運營的平臺貸款2.8萬億元,涉及平臺2900家。
融資平臺基本上由地方政府主導,防范和化解融資平臺可能出現(xiàn)的經(jīng)營風險,關鍵還看地方政府風險意識強不強、采取的措施是否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