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蘆山地震搶險救援的第一個階段剛剛過去,汶川地震的5周年紀念日也將要到來,近期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捐款的去向上。在經(jīng)歷了郭美美事件對中國官方慈善機構(gòu)的洗禮之后,此次蘆山地震的重建過程里,人們捐款的去向有了民間慈善機構(gòu)這樣新的選擇。但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慈善機構(gòu),要做到透明,公開,保持自己的公信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將于5月12日23點北京衛(wèi)視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紀念汶川地震特別節(jié)目,特別邀請前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鄧國勝一起探討近期頗受關(guān)注的慈善問題。
節(jié)目中談到,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特別是微博、微信等越來越強的輿論引導作用,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慈善機構(gòu),都處于輿論的漩渦當中。
當此次地震發(fā)生之后,以民間慈善為代表的“壹基金”募得大量捐款,而紅十字會卻再次遭受巨大的一個輿論壓力,對此王振耀認為在面對大眾媒體時,我們所有的公共管理機構(gòu)都需要進行巨大的調(diào)整。對于重新調(diào)查郭美美事件,網(wǎng)絡上百分之七十的人其實更理性,他要求紅十字會更多的做體制性改革,而不是簡單的對某一個事件的調(diào)查。
此次地震捐款中,獲得捐款最多的是中國扶貧基金會,2.3億,第二是“壹基金”,然后才是紅十字會總會,這是因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從九十年代末,就開始去行政化改革,扔掉鐵飯碗和行政級別,所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這些年就變得越來越有活力,它的信息的披露,慈善資源使用的效力,以及組織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可以獲得公眾的信任。
在采訪中王振耀和鄧國勝教授也給中國紅十字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包括要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應該更進一步的向社會開放,把體制和做事的風格都要來變一變,然后由理事會聘任執(zhí)行長,決策層、監(jiān)督層和執(zhí)行層能夠有所分離,提升管理效率,和提升信息公開透明度等。
鄧國勝教授曾經(jīng)就汶川的捐款重建做過評估報告:汶川地震時,中國的救災制還是募款機制,當時指定只有民政部門、慈善總會、紅十字會一還有十幾家國字號的基金會可以進行公募,其他的慈善機構(gòu)不可以進行公募的。但今天“壹基金”已經(jīng)取得公募資格,這就讓救災募款機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個行政的選擇機制到一個社會選擇機制,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我信誰我就捐錢給誰”。
談及民間慈善資本,王振耀認為政府應該尊重民間組織,特別是在充分尊重捐款人意愿的前提下來進行統(tǒng)籌,這樣就能避免很多矛盾。從此次蘆山地震的救災過程來看,在民間和政府之間建立專業(yè)化的協(xié)調(diào)平臺,包括信息的共享機制都還是相當缺乏,這里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今震后的恢復重建開始了,只有順利的搭建這樣一個信息平臺,民間的捐款才能夠和政府形成一種有效的銜接。(記者 劉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