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7日見報專欄文章:紐約寒冷,坎昆溫暖,同一世界,兩種溫度。
11月29日聯(lián)合國氣候氣候變化大會在坎昆開幕以來,每天晚上坎昆Be Live酒店大廳中就擠滿了年輕記者,他們忙于編發(fā)新聞報道,無暇顧及賓館前誘人的海灘。
眼下,來自各國的代表正聚集于墨西哥美麗的海灘勝地,討論氣候變化這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盡管年輕的記者們工作十分努力,在過去一周中,我卻很少在美國報紙或主要電視新聞網(wǎng)上看到有關坎昆氣候大會的報道。
紐約報紙的頭條被維基解密25萬份美國外交電報、布什時期減稅政策延期爭論、美國軍隊中同性戀“不問不說”政策的存廢以及機場掃描搜身爭議等新聞占據(jù)。
悲哀的是,氣候變化沒能成為新聞。對于許多媒體而言,氣候變化問題不夠“刺激”,不能吸引讀者購買報紙。
一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被無數(shù)的期待和希望包圍,雖然最終沒能取得多少成果。而對本次坎昆氣候大會,人們期待極低,并不指望能夠達成多少有意義的協(xié)議?;蛟S,正是這個原因,造成了美國媒體對坎昆會議吝嗇版面和時間。更重要的是,美國本身對全球氣候?qū)υ捯脖憩F(xiàn)得十分消極。
但是,就算會議期待不高,美國態(tài)度消極,美國媒體也不應當辱沒媒體使命,不向公眾報道氣候變化這一世界面的臨最大挑戰(zhàn)的最新情況。
媒體應當解釋,為何在失業(yè)率居高不下、經(jīng)濟低迷漫漫無期的情況下,氣候變化仍然是一個危急的問題,
當下,緩解氣候變化問題的全球協(xié)議難以達成,表明媒體在這方面應該大有可為。
在美國尤其如此。美國對全球變暖的懷疑正在增長。中期選舉之后,氣候立法已然不可能。但是,美國單位GDP的碳排放卻居世界首位。
盡管有許多中國記者正在報道坎昆會議,但是主流報紙和新聞網(wǎng)站似乎對此話題缺乏熱情。因此在中國,媒體對于氣候變化問題的報道與闡釋也同樣遭遇挑戰(zhàn)。
當然,中國的人均排放量依然很低。實際上,中國很多高排放的制造企業(yè)均來來自于發(fā)達國家。然而,縱然前述均為事實,卻不能成為中國減緩其發(fā)展綠色能源勢頭的理由。
事實上,同維基泄密相比,全球變暖更應該吸引人們的眼球。全球變暖引發(fā)的洪水、干旱、森林火災及生物多樣性的衰減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單單是這么多生命,就足以證明全球變暖比其它新聞事件更“刺激”。
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只是未來懲罰我們的星球以及星球上所有人類的前兆而已。如果人類依舊我行我素,后果將不堪設想。
媒體不應當忽視氣候變化,特別是在聯(lián)合國氣候峰會正拼盡全力尋找避免悲劇的方法之時,向公眾全面地公開信息無疑是增加勝算的砝碼。(作者為中國日報美國版副主編 陳衛(wèi)華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