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辨直播官方版_花辨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花辨直播免费版app下载

 

“莫言熱”背后商機的喧囂與浮躁

2012-10-19 21:09: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打印文章   發(fā)送給我好友

文學不必迎合和取悅民意

說到“文學與民意”,乍看起來有些無厘頭,難道文學與民意存在互動關系?頗有人研究文學與政治、法律或宗教的關系,卻沒有人研究“文學與民意”的題目。但最近莫言獲得諾獎,立時有人要求莫言從一種立場轉向另一種立場,有人認為莫言“批判性”不夠,有人呼吁莫言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說這說那。如果說文學與民意沒有產生實質互動,起碼民意已經盯上作家,正在積蓄“互動”的勢能。

這也不奇怪,有社會地位有影響力的人,具備物質與話語權等影響力,人們要求他們承擔更大社會責任,在情理之中。陳光標做慈善出名了,就有絕癥患者家屬給他寫信求援。微博上經常有人直接向富翁表白,希望得到支援。甚至有農民買彩票中了500萬大獎,也很快有素昧平生的人上門求助。一方面,求助者可能確實別無他法;另一方面,成功人士提攜一下后進,也是積善積德的事。

作家及其作品要直面文學批評,也要直面大眾的說三道四。但文學批評以理性探討為前提,本身需要遵循一定原則、方法論等規(guī)范性要求,沒有哪個批評家會自以為有權、有能力指導作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眾聲喧嘩,更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價值座標系與指揮棒,它經常是無原則的、情緒化的。而作家與作品有無價值、價值大小,應由歷史來淘洗與評定,試圖通過發(fā)動一場輿論攻勢來影響作家,完成觸及靈魂的改造,是狂妄與無知的表現。

針對莫言的所謂“民意”,說穿了就是要求他“講政治”,要文學家站隊、表態(tài)。從文學史來看,文學與政治勾肩搭背從來沒有結出過什么好果子,實際上只帶來了悲劇與荒誕。比如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曾經被視為揭示資主主義罪惡的經典與杰作,現在卻被目為“主題先行”的樣板,讀者已經很少。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與以梁實秋為代表的“新月派”論戰(zhàn),爭論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在《文學與革命》一文中,梁實秋主張文學應當反映“永恒不變的人性”,反對把文學當作政治的工具。而魯迅與之尖銳對立,不承認“永恒不變的人性”,強調文學的政治屬性?,F在看來,魯迅自有其深刻之處,但梁實秋那些專講吃喝玩樂的文字,經歷歷史的大浪淘沙之后,證明也有其恒久魅力。

有人強調,我講的此政治非彼政治,似乎他順應歷史潮流,手握真理,講的是“好政治”。但正如“開放社會”旗手波普爾所言,人并不能掌握真理,而只能無限接近真理,所以自以為發(fā)現真理的人不要盲目自信。極“左”的年代,人們不是真誠地以為極“左”就是真理嗎?文學應有思想含量,但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文學與“真理”最好還是保持距離。

以為手握真理的人還有一種說辭,認為中國文學傳統(tǒng)強調“文以載道”,所以莫言也應當“文以載道”。所謂“文以載道”之“文”,本來是指傳統(tǒng)士大夫所寫“文章”,即散文。小說向屬俚俗與末技,根本不在“文章”之列。自然,我們可以把小說納入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問題是“道”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你拿著的是道,別人懷揣的同樣是道。莫言小說關照“傳說、歷史與當下”,已經文以載道了。

文學不可能與政治完全隔絕,但文學有獨立于政治的目的與價值,作家有自己的美學觀念、文學追求與創(chuàng)作風格,說穿了,文學不是政治,文學是文學自己。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是“十月革命”后逃離俄羅斯的“白俄”,但他無意反蘇,他說:“風格和結構是一部書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空洞的廢話?!蔽覀儜攺臍v史吸取教訓,對文學少提急功近利的要求,給作家以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自由地創(chuàng)造。

來源:中國青年報(楊于澤)

編輯: 寧波 標簽: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