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中國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也開始生氣了。一次游行中,韓德強教授遇到了反對游行口號的老人。教授很生氣,就掄起手扇了老人一耳光。
為什么對和自己觀點不一致的人生氣呢?是不再有傾聽的耐心,不再有對不同思想的容忍度,不能再體會到思想碰撞的樂趣,還是覺得,扇一記耳光比從邏輯上說服對方更容易?
說起生氣,個別官員也是火氣十足。9月初,一名南方航空的空姐因放置行李問題被一官員打傷。
取得舉世矚目的經(jīng)濟建設成就,在物質(zhì)層面得到極大滿足,但是,精神層面如何進步卻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命題。遇到問題,先看看法律怎么說,有時也會發(fā)現(xiàn),法律條文含糊不清;遇到麻煩,先找找相關(guān)機構(gòu),有時會發(fā)現(xiàn),各種機構(gòu)可能相互推諉。但這些,也還不是隨時生氣、發(fā)怒、打人的理由。恐怕也會有人會把“生氣”歸結(jié)于一大堆社會問題:沒辦法呀,值得生氣的事情太多了。你看看,出門吧,馬路上到處堵車,逛風景又開始堵人。看病吧,掛個號排老長隊,醫(yī)生又可能給冷臉看。和人打打交道吧,這些人,這么沒素質(zhì)……
但是,社會只要在發(fā)展,就要面臨問題。一味“生氣”并以暴力方式進行表達,并不是一個理性和成熟社會中應有的狀態(tài),只能加劇社會矛盾。地鐵里面的暴力事件、景區(qū)的擁堵沖突、飛機上的大打出手、老人挨教授巴掌,提醒著我們?nèi)绾卧诮?jīng)濟發(fā)展的背景下降低浮躁、減輕壓力、解除焦慮、尊崇法律。
清華大學教師劉瑜說:“由于制度涉及一個實施成本的問題,我越來越接受的看法是,制度固然重要,而文化是降低制度實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p>
媒體人許文廣曾寫過這樣一條微博:從新加坡到民丹島要坐55分鐘快輪。乘客八成以上是國內(nèi)來的同胞。閘門一開,大家爭搶著涌向甲板。我聽到裹挾在人群中兩位老外的聲音:“這船難道不會等我們嗎?”“不是人人都有座位嗎?”被后面的乘客推著向前沖的我,苦澀地回味著這兩個問題:手里握著船票的爭先恐后的我們,到底怕錯過什么呢?
是?。课覀兊降缀ε洛e過什么?我們?yōu)槭裁聪矚g生氣?
也許,當我們平和下來,不再擔心錯過,不再生氣的時候,我們的時代又在不知不覺中前進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