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4日報道:中國黃金需求的增長將繼續(xù)遠遠超過其它國家,預計在未來兩年內(nèi)其黃金需求增長速度維持在20%左右,這將主要受益于該國的投資需求的增長,預計每年將翻番的增長,中國黃金協(xié)會秘書長張炳南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說。
張炳南強調,中國政府的黃金儲備還遠遠不足,中國需要加快步伐適當增加黃金的儲備來抵御國際金融風險,并減少在全球經(jīng)濟復蘇中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黃金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的黃金需求量增長了21.26%,達到571.51噸。黃金飾品和金條需求分別增長5.16%和93.59%,達到357.12噸和141.88噸。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在黃金需求量增長方面已經(jīng)開始引領世界,并且這種勢頭將在未來幾年保持,張炳南介紹,目前中國的人均黃金持有量依然不足,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大眾對黃金抵御風險認識的加強將進一步刺激國內(nèi)黃金的投資和消費。
“受投資需求驅使,今年的黃金需求增長量將維持在20%以上?!?/p>
中國的黃金需求主要包括三部分:個人金飾消費,比如金項鏈,黃金投資,比如購買金幣和金條以及工業(yè)的需求。
自2008年中國放開黃金市場以來,國家的投資需求量迅速增加,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間,黃金投資的年平均增長量維持在100%,同期全球黃金投資市場需求增長量僅在30%左右。
張炳南預計中國人的投資熱情有望進一步加強,中國的黃金投資需求量將在未來兩年內(nèi)持續(xù)翻倍。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對此也表示同意?!懊耖g儲金一直在增加,高位的通貨膨脹,人民幣購買力下降以及有限的投資渠道將會進一步推高黃金的投資需求?!?/p>
過去的5個月,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平均增長了5.2%,專家認為這一數(shù)據(jù)有望在6月超過6%。
同時,張炳南建議中國政府繼續(xù)增加其黃金儲備。去年年底,中國黃金儲備量為1054噸,位居世界第六,但與世界第一大黃金儲備國美國還相差很遠,其持有量為8134噸。
“中國的黃金儲備量仍然很小,我們需要適當加快步伐增加儲備,”張炳南說。
到2010年年底,中國政府累計持有超過2.8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黃金儲備只占具這一龐大外匯儲備的很小分額。
“中國政府的黃金儲備應該大大增加,至少達到5000噸,”鐘偉說到。
“政府可以通過收購增加礦權,以及大宗交易來增加其儲備?!?/p>
2007年,中國首次超過南非成為世界最大的產(chǎn)金國,而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10年?!爸袊恢币詠矶紝⑵渖a(chǎn)納入黃金儲備,很有可能中國的黃金儲備實際量遠遠大于官方宣布的量,”鐘偉說.
2010年,中國的黃金產(chǎn)量達到了341噸,年均增副達8.57%。
“未來中國民間和官方的黃金儲備將有可能以每年2000至2500噸的量增加,”鐘偉說.
據(jù)世界黃金協(xié)會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已取代印度成為金飾,金條和金幣的第一大黃金需求市場。從一月到三月,中國消費者和投資者共購買93.5噸黃金,包括金幣,金條和金質獎章,與去年同期相比購買量超過兩倍,比上一季度增長了55%。
中國平均黃金持有量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且人均收入遠高于印度,中國取代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只是時間問題,張炳南說。
“但是這種趨勢將不會對世界構成任何威脅?!?/p>
2007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繼印度后的第二大個人金飾消費國。
2007年以來全球黃金消費市場需求持續(xù)低迷,世界黃金需求量持下降水平,但是中國每年的黃金飾品需求增長量卻仍維持在20%。
價格將持續(xù)高漲
中國人大量的購買和投資黃金產(chǎn)品不足以成為推高全球黃金價格上漲的原因,張炳南提到。
同時他認為受由歐洲債務危機引發(fā)的全球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以及要求重建全球貨幣系統(tǒng)呼吁的影響,黃金價格上漲將保持一定的時間?!笆澜缃?jīng)濟如果出現(xiàn)類似債務危機蔓延的不穩(wěn)定狀況,黃金價格將可能飛速爆漲,”他說到。
去年,黃金價格上漲30%,甚至在2010年12月中旬達到過前所未有的每盎司1430.95美元的頂峰標價。專家稱中國對金價上漲起到關鍵作用。
國際知名機構如高盛,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集團, 巴克萊銀行,麥格理資本和貴金屬咨詢公司GFMS預測黃金價格有望在今年年底或2012年初見頂。
張炳南稱除非全球經(jīng)濟全面復蘇并且全球投資信心恢復,黃金市場的牛市不可能結束。
英文原文請見:http://m.aolaikelin.cn/china/2011-06/24/content_12764412.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記者 丁清芬 實習記者朱雯騫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