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30日言論版文章: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28日就利比亞問題發(fā)表演講,竭力為美國發(fā)動并參與軍事打擊利比亞辯護,他提到在利比亞整個軍事行動的指揮權都將移交北約。很顯然,面對國內外的壓力特別是來自美國國內的質疑,美國在此次利比亞的行動還是很審慎的,畢竟耗費巨大的伊拉克戰(zhàn)爭是前車之鑒。
但是,由于北約仍然是美國主導的軍事聯(lián)盟,所以利比亞的行動實際上仍然都在美國主導之下。美國此舉實際上仍是為應對減輕輿論壓力。而且,這種“巧實力”之舉還給了美國更大回旋余地,畢竟軍事行動都存在失利風險,而美國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北約實際上也可以轉嫁萬一軍事失利所要承擔的責任。
法、英、美等國利用1973 號決議中“為保護利比亞平民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條款,對利比亞發(fā)動軍事打擊。這是對決議的橫蠻曲解。西方的襲擊突破了聯(lián)合國決議的規(guī)定范圍,它既不限于設立禁飛區(qū),也不是旨在平息內戰(zhàn),更非保護平民免遭傷害,而是大規(guī)模的軍事打擊,打擊包括了非軍事目標,并造成平民的重大傷亡。
法、英、美等西方國家為何迫不及待地對利比亞發(fā)動軍事攻擊?首先是要阻止利政府軍收復班加西,以保存反政府力量,并削弱政府軍力量;二是摧毀利防空系統(tǒng),為美、歐飛機隨意進出利比亞領空掃清障礙;三是支持反政府武裝向政府軍發(fā)起反攻,推翻卡扎菲政府。軍事打擊勢必造成平民傷亡。有例在先:美軍在阿富汗多次“誤傷”平民,引起民眾憤怒,總統(tǒng)抗議,最后是美方一聲“道歉”完事。而支持反政府武裝繼續(xù)打內戰(zhàn),更是不可避免地會大量殺傷平民。對西方國家來說,撲滅戰(zhàn)火,避免平民傷亡不過是美麗的幌子;不惜犧牲平民性命,火上澆油,支持內戰(zhàn),推翻卡扎菲才是真實目標。
在這次行動中,法國表現(xiàn)超常積極。它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組織;第一個與利比亞政府斷交;第一個派飛機轟炸利比亞。盡管如此,還是美國在對利行動上發(fā)揮著主導作用。與以往的做派不同的是,奧巴馬吸取小布什大搞“單邊主義”不得人心的教訓,注意運用“巧實力”,在對利比亞的行動上,一直保持低調,強調要發(fā)揮歐洲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作用。奧巴馬和國防部長蓋茨還一再表示要交出領導權。3月22日,美、英、法三國首腦達成一致,同意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發(fā)揮領導作用。由于北約內部對軍事打擊利比亞意見分歧,土耳其反對北約參與對利軍事行動,北約于25日開始從美國手中僅接管在海上對利實行武器禁運和在禁飛區(qū)巡邏的領導權。
西方列強對利比亞的軍事襲擊激起國際輿論的反對和譴責。要求西方列強立即停止軍事打擊的呼聲日益高漲。俄羅斯總理普京指責西方國家對中東地區(qū)發(fā)動了新的“十字軍東征”。中國、印度、巴西、南非都明確反對西方列強對利動武。引人注目的是,當初主張設立禁飛區(qū)的阿盟,譴責西方國家對利比亞動武,偏離了聯(lián)合國安理會在利設立禁飛區(qū)的目的。非洲聯(lián)盟關于利比亞問題的專門委員會反對對利比亞的任何形式的外國軍事干涉,主張尋找“非洲的解決方案”。隨著西方列強軍事打擊造成越來越多的平民傷亡,阿拉伯民眾的反對聲音也日益強大。埃及極具影響力的艾茲哈爾清真寺23日發(fā)表聲明,指責西方對利比亞的攻擊。突尼斯一些政黨和民間團體23日宣布成立“突尼斯反對入侵利比亞全國斗爭陣線”,呼吁突尼斯和阿拉伯各國人民起來反對西方聯(lián)盟武裝入侵利比亞。在參戰(zhàn)的美、歐國家內部,反戰(zhàn)之聲也不絕于耳。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23日致函奧巴馬,質問美國為何要執(zhí)行“一個與我們既定政策目標和國家利益不符的聯(lián)合國決議”?英國《地鐵報》的民意測驗表明,58%的受訪者認為,英國干涉利比亞內政是錯誤的。
利比亞局勢不同于突尼斯和埃及發(fā)生的動亂。在突尼斯和埃及,是民眾因種種不滿上街抗議游行,一致要求總統(tǒng)下臺。而在利比亞,是一些部落與政府的矛盾激化,反叛政府,發(fā)動內戰(zhàn)。據媒體報道,的黎波里眾多民眾在下班和放學后,紛紛走向街頭游行支持領袖卡扎菲,他們還聚集在卡扎菲的住地周圍,組成人體盾牌,捍衛(wèi)卡扎菲。就是在反政府武裝控制的班加西,也不乏公開支持卡扎菲的民眾。
西方列強軍事打擊的目標是推翻卡扎菲并對卡扎菲實施“斬首行動”嗎?對此美、法、英三國內部發(fā)出不協(xié)調之聲。奧巴馬總統(tǒng)說,美國執(zhí)行安理會決議,不會做決議授權以外的事(安理會決議沒有推翻卡扎菲政府或對他斬首的內容),但卡扎菲必須下臺。他還說,除軍事手段外,美國還采取多種手段,包括制裁,以迫使卡扎菲“離任”。而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馬倫說,這次軍事行動目標“有限”,并不是要卡扎菲下臺。負責對利軍事行動的美國非洲司令部漢姆上將表示:“可能這場行動完成以后,卡扎菲仍然在臺上?!碑斢浾邌栍戃娍倕⒅\長理查茲,卡扎菲是否是空襲目標時,他回答說,“當然不是,安理會的相關決議并沒有容許我們這樣做?!倍S后,英外交部高官立即回應說,理查茲的回答是錯誤的,殺死卡扎菲是合法的。上述種種表明西方國家在這次軍事行動目標上尚無一致的決策。這是因為其中有一個法理問題,那就是,在沒有聯(lián)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西方國家無權根據自身的戰(zhàn)略利益,憑藉軍事優(yōu)勢,推翻一個主權國家的合法政府或將它的合法元首斬首。否則,就是公然違反國際法。小布什在沒有聯(lián)合國授權的情況下,悍然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因此而惡名遠揚,至今還受到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譴責。自稱是“和平總統(tǒng)”,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總統(tǒng)難道要步其前任的后塵嗎?
那么,利比亞局勢和卡扎菲的前景又將如何呢?有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卡扎菲被斬首,卡扎菲政權被推翻。美、英、法的行動已然超出1973號決議,誰也不能保證它們不會近一步違反國際法,將卡扎菲炸死。卡扎菲一死,其政權也就瓦解。如果打不死卡扎菲,西方列強要推翻卡扎菲政府也可積極加強利反政府武裝,由其推翻政府。自西方列強襲擊利以來,利政府與反政府力量間力量對比已發(fā)生不利于政府的變化,反政府武裝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發(fā)起反攻,并有所得手?;蛘卟幌侄尾叻凑姺磁芽ㄔ啤?/p>
第二種可能是,暫時出現(xiàn)政府軍與反政府軍東西對峙,分裂割據的局面。因為西方國家并不排除非軍事手段迫使卡扎菲下臺, 那么就可能會通過政治施壓或者經濟制裁來達到目的。這樣就會出現(xiàn)西方國家與卡扎菲為其下臺而討價還價,這必將拖延一段時間。
第三種可能是,非盟或其它國際組織出面調停,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分歧。第三種可能性是最值得期盼的。
如果第一種可能性實現(xiàn),其后果將是嚴重的。首先,后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很可能陷入動亂。反政府勢力成分復雜,群龍無首,利比亞可能成為第二個索馬里。第二,卡扎菲下臺會進一步鼓舞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反對派,從而加劇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動亂。第三,中東地區(qū)因西方的軍事干預而動亂加劇,必然會激起阿拉伯——伊斯蘭民眾更強烈的反美和反西方情緒。這又為宗教極端勢力以及恐怖主義勢力提供更多的發(fā)展和活動空間。第四,地區(qū)局勢的動亂還會影響地區(qū)的石油生產和出口,造成油價攀升,供應短缺,影響世界經濟的復蘇。這些后果對西方國家也未必有利。
非盟已向利比亞政府和反政府勢力,以及有關地區(qū)組織和國家發(fā)出邀請,努力推動通過談判解決利比亞國內的矛盾,實現(xiàn)和解。非盟為此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國際社會應大力支持非盟調解成功。西方國家應立即停止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支持而不是阻繞或無視非盟的調解努力。
英文原文請見:http://m.aolaikelin.cn/opinion/2011-03/30/content_1224737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安惠侯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