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辨直播官方版_花辨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花辨直播免费版app下载

 
 
 

當(dāng)前位置: Language Tips> 專欄作家> 津津樂道

換一種語言讀金庸(六)

中國網(wǎng) 2018-05-07 09:45

分享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翻譯也是如此。絞盡腦汁譯出來的東西,自己首先就不滿意,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這大概是學(xué)外語做翻譯的人共同的煩惱。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談到黃蓉在一家小酒店點菜時叫的“梨肉好郎君”的英譯。Anna Holmwood 的翻譯是“......and some pear, done in the style of Lord my Master”。我不贊成“done in the style of Lord my Master”的譯法,可自己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很是郁悶,有一種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又吐不出來的感覺。

“五一”長假在家看某衛(wèi)視的綜藝節(jié)目,偶然看到屏幕上出現(xiàn)“小鮮肉”三個字,心中一動?!靶□r肉”是當(dāng)今的流行語,意指俊美少年。那么“梨肉好郎君”中的“好郎君”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呢?很有可能。不論是宋朝還是今天,吃零食的多是年輕女子,而梨肉果脯色鮮味美,是典型的女孩子的菜。她們會不會把自己對意中人的想象寄托在一盤果脯上呢?如果是這樣,“梨肉好郎君”可以譯為“Sweet Boy Preserved Pear”。

唉,連一盤果脯都翻來覆去搞不定,足見翻譯之難!

換一種語言讀金庸(六)

Anna Holmwood 翻譯的《射雕英雄傳》在名稱的處理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地方。首先是書名中的“雕”,到底是什么鳥?很多人會把“雕”翻譯成eagle,這當(dāng)然沒有問題,但eagle往往泛指鷹科猛禽。其實蒙古人、契丹人和女真人最喜歡的,是一種他們稱作海東青的鷹科猛禽?!侗静菥V目·禽部》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海東青體型不大,但迅捷矯健,凌空俯沖,疾如閃電,很少有狐兔能從它的喙爪下逃脫。金庸書中所描寫的大雕,體型巨大,可以馱載著郭靖和黃蓉凌空飛翔,有點兒像《阿凡達(dá)》中的神鳥。所以,譯者選擇了Condor來翻譯個“雕”字。Condor翼展可達(dá)三米,最大的可以達(dá)到5米,體型與金庸的描述最為接近,但它卻生活在南美。而亞洲的雕,包括東北的座山雕,都達(dá)不到金庸的標(biāo)準(zhǔn)。無奈之下,翻譯做了變通,來了個“洋為中用”,借用了南美大雕(康多兀鷲)的名字。對此,Anna Holmwood 是這樣解釋的:

“This is fiction, after all. And Jin Yong's work already belongs to a collective imagination, even in English.”

小說畢竟是小說,是想象力的產(chǎn)物,中外皆然。也許,南宋時期真有南美大雕的一脈遠(yuǎn)房親戚生活在蒙古高原,也未可知。

換一種語言讀金庸(六)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小紅馬”的翻譯。在小說中,小紅馬和白雕一樣,一直伴隨著主人公,它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坐騎和獵鷹,而是整個故事的重要角色。Anna Holmwood沒有簡單地將小紅馬譯成Little Red Horse,而是給它取了一個蒙語名字Ulaan(烏蘭)。Ulaan在蒙語里是紅色的意思,很多蒙古族女孩子的名字叫烏蘭,如烏蘭其木格、烏蘭圖雅。用這個名字稱呼小紅馬,遠(yuǎn)比Little Red Horse更親切、更生動。Anna Holmwood 不僅煞費苦心地為小紅馬取了一個蒙古名字,還特意在譯文中增加了一句話:"From now on, you will be called Ulaan," Guo Jing whispered. (“從現(xiàn)在起,你就叫烏蘭吧,” 郭靖悄悄地對小紅馬說。)

我在網(wǎng)上查了好幾個《射雕英雄傳》的版本,也沒見到這句話。我猜想這是譯者為了讓外國讀者方便順暢地閱讀以后的章節(jié)而做的鋪墊,屬于典型的“再創(chuàng)作”。必要的增減,是翻譯中常用的方法,但前提必須是忠實、自然、流暢。

金庸的江湖,是一個復(fù)雜的社會體系,有各種幫、派、教、會、道、門,翻譯成clan, school, sect, society, way and gate, 行不行?那么多的人名、綽號、武功、招式、穴位、兵器,想多了都眼冒金星,更何況是翻譯!黃蓉使用的峨眉刺怎么譯?如果只說“Emei Needles”,外國人還是搞不明白那是什么樣的“針”,所以,還要進(jìn)一步解釋,告訴讀者這是一種traditional weapon in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that originated from Mount Emei and consist of two metal rods with points, attached to a ring that is worn on the middle finger. They are designed to confuse the enemy so that the attacker can get close enough to punch (中國武術(shù)傳統(tǒng)兵器,系兩根帶尖兒鐵棒,中間有一鐵環(huán),套于中指,可以轉(zhuǎn)動。用于迷惑對手,近身攻擊)??墒?,說時遲那時快,等你解釋清楚了,戰(zhàn)斗早結(jié)束了!狼牙棒譯成wolf-fang club, 外國人倒是容易理解,因為過去英國也有類似的兵器??墒强骆?zhèn)惡的毒菱、曲三的鐵八卦呢?

換一種語言讀金庸(六)

最讓人頭疼的是眾多人物的綽號。鬼門龍王沙通天的四個徒弟,號稱“黃河四鬼”——Four Daemons of the Yellow River,分別是斷魂刀沈青剛,追命槍吳青烈,奪魄鞭馬青雄,喪門斧錢青健。

Anna Holmwood是這樣處理的:

Shen Qinggang the Strong, whose weapon is a saber called the Spirit Cleaver.

Wu Qinglie the Bold fights with a spear called the Dispatcher.

Ma Qingxiong the Valiant is known for his Soul Snatcher Whip.

Qian Qingjian the Hardy is armed with a pair of axes known as the Great Reapers.

強者沈青剛,使一把大砍刀,號稱靈魂殺豬刀;

猛者吳青烈,使一桿長槍,號稱送命槍;

勇者馬青雄,善使長鞭,號稱奪魄鞭;

健者錢青健,使一對板斧,號稱強力收割機(jī)。

名字有了,兵器有了,“剛猛雄健”四個字分別用“the Strong, the Bold, the Valiant, the Hardy”加以呈現(xiàn),甚至連綽號也盡可能譯出來了。能到這個程度,已殊為不易,至于外國讀者懂還是不懂,那就看他們的悟性了。

名字真是最難翻譯,要不然嚴(yán)復(fù)也不會因“一名之立”而“旬月躑躊”了。寫到這里,忽然想到《論語》里的一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原來孔子2000多年前就看出來名字是最難搞定的了,如果名字用得不準(zhǔn),語言就不順;語言不順,翻譯工作就做不好(則事不成)。哲人就是哲人,一部《論語》,不論什么時候讀,都會給人以啟發(fā)。

作者:王曉輝

來源:中國網(wǎng)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立場無關(guān)。歡迎大家討論學(xué)術(shù)問題,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擊和發(fā)布一切違反國家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內(nèi)容。

 

上一篇 : 換一種語言讀金庸(五)
下一篇 :

 

分享到

中國日報網(wǎng)英語點津版權(quán)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wǎng)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chuàng)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wǎng)簽署英語點津內(nèi)容授權(quán)協(xié)議的網(wǎng)站外,其他任何網(wǎng)站或單位未經(jīng)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zhuǎn)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lián)系;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zhuǎn)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lián)系,如產(chǎn)生任何問題與本網(wǎng)無關(guān);本網(wǎng)所發(fā)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xué)習(xí)與研究,如果侵權(quán),請?zhí)峁┌鏅?quán)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中國日報網(wǎng)雙語新聞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們這兒都有!

中國日報雙語手機(jī)報

點擊左側(cè)圖標(biāo)查看訂閱方式

中國首份雙語手機(jī)報
學(xué)英語看資訊一個都不能少!

關(guān)注和訂閱

本文相關(guān)閱讀
人氣排行
熱搜詞
 
精華欄目
 

閱讀

詞匯

視聽

翻譯

口語

合作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權(quán)聲明: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中國日報網(wǎng)英語點津內(nèi)容,版權(quán)屬中國日報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歡迎愿意與本網(wǎng)站合作的單位或個人與我們聯(lián)系。

電話:8610-84883645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