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一名中年男子中風后變得極其樂善好施,不斷向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贈送零食、飲料乃至錢財。巴西研究人員說,這名男子患上了“慷慨病”。
“慷慨病”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萊昂納多·豐特內爾博士在最新一期醫(yī)學期刊《Neruocase》上講述這一病例。
英國《每日郵報》7日援引報告內容報道,患者現年49歲,因高血壓引起腦部出血而中風,使得皮層下區(qū)域受損。大腦皮層下區(qū)域主要控制高層次思維和決策。
患者的妻子說,患者中風后變得過度慷慨,無限制地向人贈送食物和錢財,尤其是在大街上遇見小孩時,不管是否相識,都要買些飲料、糖果和垃圾食品送給對方,根本無法管好自己的錢包。
豐特內爾在報告中寫道,中風讓這名男子“持續(xù)過度慷慨”,是一種“病理性慷慨”。
后遺癥
中風好轉后,這名男子感覺抑郁、健忘、無法集中注意力,還出現缺乏毅力、判斷力減退等問題。CT掃描結果顯示,患者大腦額葉在內的多個大腦區(qū)域血流量低,這些區(qū)域雖然遠離出血區(qū)域,但經由神經通路與出血區(qū)域相連,可能因此影響調節(jié)性格的神經系統(tǒng)。
患者服用藥物治療抑郁,兩年后自覺康復,停止相關治療。不過,他的“慷慨病”沒有好轉。鑒于此,患者無法回到原先在一家大型企業(yè)的管理崗位。
不過,當豐特內爾等研究人員問及他是否想重返工作崗位時,他回答說,工作已經做夠了,“生命短暫”,現在是時候開始“享受生活”?;颊哌€說,知道自己的行為異于中風前,但想到自己距離生命盡頭越來越近,只希望從此以后活得“興高采烈”。
怪癥狀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名男子的癥狀與一些常見的中風后遺癥,譬如強迫性囤積病、社會病態(tài)等相反,可能有助研究“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的關系,更好地了解大腦如何決策。
美國杜克大學中風研究中心主任拉里·戈爾茨坦說,這一病例中患者的性格變化相當“新鮮”。
他說,中風可能導致人的神經心理和行為徹底改變,大腦因缺氧所受損傷容易引起情緒變化,其中抑郁是最常見的癥狀。已知病例顯示,中風還會令人失控大笑或痛哭流涕,患上偏側空間失調癥等。
(來源:新華網 編輯 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