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辨直播官方版_花辨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花辨直播免费版app下载

母親秦厚修:“弟弟”是我的好兒子
[ 2008-06-03 10:26 ]

中國日報網站環(huán)球在線消息:在臺北市文山區(qū)興隆路二段一幢白色單元樓的3層,現(xiàn)住兩戶人家,南面是馬英九夫婦的“小家庭”;北面就住著“大家長”、馬英九的母親秦厚修。

他們門對門、戶對戶,秦厚修有什么事情,開門叫一聲兒子的小名“弟弟”,馬英九就能應聲而來。但關上門,他們又有各自的獨立空間。兩套房子大小一樣、但室內裝飾迥異。“小家庭”是中西合璧,“大家長”的居所則顯見濃郁的“中國風”:地地道道的中式古典家具,點綴其間的是各式精美瓷花瓶;因為姓馬,客廳里擺著一匹通體翠綠的玉馬;一幅秦厚修畫的水墨畫,配上馬鶴凌的題詞,掛在書房最顯眼的位置。

星期日是馬英九定下的“家庭日”,而且“雷打不動”。每逢這天晚上,秦厚修的門鈴都會準時響起。86歲的老母親忙著布置餐桌,把一盤放足了辣椒的紅燒羊肉放到馬英九最常坐的椅子前,這把座椅緊靠墻上馬英九祖父的遺像。秦厚修滿意地看了眼飯菜,一面開門,一面用帶著臺灣腔的長沙話應道:“弟弟,是你不咯?你來得正好,我把飯剛剛做好。”

門開了,首先竄進來一只可愛的小狗,馬英九和妻子周美青緊跟其后。“媽媽,是我!您身體還好吧?”秦厚修把馬英九拉到餐桌邊坐下,指指紅燒羊肉:“你最愛吃的。最近忙不忙?要注意身體?!闭f完,又招呼家里的保姆:“蘇太太,你快過來,一起吃。”馬英九夾了一大口菜,笑著對秦厚修說:“媽媽,您也快吃,不然我就全吃光啦?!?/p>

校園初戀,一見鐘情

1922年農歷十月初一,湖南長沙寧鄉(xiāng)縣楓木橋鄉(xiāng)雙井村的一戶大宅前,國民黨第11集團軍機要師主任秦卓焦急地踱來踱去,他的妻子劉夢桃正在分娩。過了好半天,屋里終于傳出歡呼聲:“生了生了,是個妹子!”秦卓頓時喜出望外,連忙放起了鞭炮。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正想要個女兒。他給孩子取名“厚修”,字“彤熙”。

秦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秦厚修的爺爺是滿清舉人。青年時代的秦卓,上過岳麓書院,考入上海南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鐵道工程系,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娶了家鄉(xiāng)有名的將門閨秀、左宗棠得力助手劉典的侄孫女。

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秦厚修和兄弟姐妹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了小弟因時局動蕩,只上了中專之外,其他三個都是大學畢業(yè)。大哥秦燦石,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的棉花育種專家,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妹秦冰熙,在長沙第十中學任教;小弟秦效頗,在內蒙古冶金工業(yè)廳有色金屬處工作。兄妹四人,四地相思,只能寄情于詩文、書畫。2005年,他們把這些作品結成了一本《淮海余音書畫集》。

1930年,父親把年僅8歲的秦厚修帶到長沙,后來送進了湖南最著名的周南女中,就讀于初23班。幾年后,秦厚修考上省立長沙女中,繼續(xù)高中學業(yè)。高中畢業(yè)后,秦厚修回到寧鄉(xiāng),在抗日名將張自忠組建的抗日民訓部隊當了一名教官。

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秦卓仍然希望女兒繼續(xù)學業(yè)。1941年,秦厚修從湘西、貴州一帶輾轉到達重慶,報考了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正是在校園里,她認識了政法系一個大她兩歲的湖南同鄉(xiāng)——馬鶴凌。

這是秦厚修的初戀。她既興奮,又緊張,還寫信告訴了母親。母親收到信后,三分高興,七分擔心。她一怕馬鶴凌在老家訂過“娃娃親”,有了“原配”,二怕馬家家境不好,委屈女兒。盤算了幾天,她決定委托秦厚修的表哥劉堯明冒充馬鶴凌的同學,去馬家探個究竟。

表哥幾經打聽,才找到了馬鶴凌在衡山的家。此時的馬家已沒有往日的輝煌。馬鶴凌的父親馬立安生前曾在一江之隔的湘潭縣寺門前開了鐵鍋廠、米廠、雜貨鋪。馬立安去世后,家道中落,雖然衣食無憂,但遠遠比不上秦家書香門第的氣派。不知就里的馬家熱情接待了這位“同學”,陪他暢飲了幾大碗自家釀造的米酒。酒喝完了,表哥也和馬家人成了好朋友,而且把馬鶴凌的底細打聽得一清二楚:身家清白,從無婚配。表哥回來向秦厚修的母親“復命”道:“馬家是戶好人家?!?/p>

秦家父母答應了這樁婚事。1944年8月20日,秦厚修和馬鶴凌在重慶舉行婚禮。此時,秦卓在云南部隊任職,只能委托重慶的戰(zhàn)友籌辦女兒的婚事?;楹笠荒?,小兩口大學畢業(yè)了,秦卓和妻子才第一次見到女婿。高大帥氣的馬鶴凌很快博得了岳父岳母的喜愛。在秦家,馬鶴凌少說話,多做事。閑暇時就和小舅子秦效頗下象棋,每每輸多贏少。

三赴臺灣,相夫教子

秦厚修的新婚歲月,幾乎是在戰(zhàn)亂中度過,做得最多的兩件事,就是搬家和換工作。1945年、1948年和1952年,馬鶴凌帶著秦厚修三赴臺灣,又兩度離開,直到最后一次才安頓下來。夫妻倆和婆婆、五個兒女一起,住在臺北市萬華區(qū)廣州街247號的青年服務團宿舍里。

為了維持一家八口的生計,剛剛生下小女兒的秦厚修不得不出去工作。她做過“國防部總政治部股長”,1957年出任了“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組員”,1960年又升至“專員”。沉重的家務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年邁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兒身上——這個宿舍住了11戶人家,將近70口人,大家共用一個水龍頭、一間公廁,家家要自備水缸和馬桶。馬鶴凌一家擠在2樓的最后一間宿舍中,婆婆負責看護剛出生的小女兒馬莉君;7歲的大女兒馬以南每天倒馬桶、幫奶奶做飯,停水時還要帶著奶粉罐去對面的龍山國校提水;到了刮臺風的季節(jié),屋頂漏雨,5歲的二女兒馬乃西就用餅干盒接水……這是秦厚修到臺灣后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此后,家境漸漸好轉,一家人搬遷到了臺北復興橋的一處寓所。眼看著馬英九逐漸長大,秦厚修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放棄很有希望的仕途,全心全意相夫教子。

用《左傳》教育孩子

在五個孩子里,馬英九是唯一的男孩,除了妹妹之外,全家人都昵稱他“弟弟”。和多數男孩一樣,小時候的馬英九“黏媽媽”。多年以后,秦厚修還對外甥劉肇禮回憶起這段往事:“小時候他就愛跟著我。他本來在臺北女師附小讀二年級,我調到桃園的石門水庫,他就一定要跟著我轉學到桃園,而女兒們都和爸爸留在臺北?!?/p>

在家里,馬鶴凌定下了“教育大計”,秦厚修就是這些“大計”的執(zhí)行者。她在走廊的每個窗戶下都釘了一塊木板,給孩子們當書桌,把走廊改造成“書房”。每天早上6點,她催孩子們起床看書;到了晚上10點,誰再貪玩不睡,她就直接關電閘。她辭退了傭人,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家務,誰做得多,“獎金”就拿得多。家里的衣服,除了馬鶴凌的西裝是定做的外,其他都是她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

秦厚修每天都要給馬英九講解一篇古文。有一次,馬英九和妹妹吵架,秦厚修也不責罵他,只吩咐道:“去把《左傳》拿來?!瘪R英九捧著書走過來,秦厚修又說:“翻到《鄭伯克段于鄢》,大聲讀出來?!瘪R英九照辦了。等他讀完,秦厚修才問他:“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說做兄弟的要一心一意;做母子的要相親相愛。家庭如果不和睦,就會影響到國家大事。你明白了嗎?”馬英九聽了,心服口服。

馬鶴凌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要求馬英九也好好練。但如何運筆、用墨、臨帖,卻是秦厚修在指導。久而久之,馬英九的字,習的便是母親鐘愛的“柳體”。喜歡背古文、練毛筆的馬英九,一度被同學們戲稱“古代人”。

對馬英九的“武俠癮”,秦厚修并沒有過多干涉。上初中二年級時,馬英九看著家門口的復興橋,靈機一動,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天橋小馬”。他洋洋灑灑寫了100多頁,近萬余字的武俠小說。直到成績下降了,秦厚修才絮叨了他幾次。馬英九就乖乖停了筆,把心思放到學習上。

想見兒子,只能看電視

這些年來,秦厚修想見兒子一面并不容易。馬英九太忙了,作息時間和家人完全不一樣。為了見兒子,秦厚修想了一個辦法:坐電梯。馬英九早晨六點半出門跑步,然后回家吃早餐,準時上班。秦厚修就拿捏著時間,守在3層電梯口,陪馬英九坐電梯到1層,目送他上班。

在“特別費案”起訴期間,馬英九每天和幕僚們談到深夜,等電梯也不管用了,住在對門的母親很久都見不到他。一天早晨,秦厚修早早打開門等著。馬英九剛出門,她便緊緊地抱住兒子。50多歲的馬英九,此時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眼淚簌簌地往下掉。

很多時候,秦厚修看電視是為了“見兒子”。有一回,她在電視里看到馬英九為一對新人證婚,祝詞說得非常有趣,她趕緊叫女兒來錄像,后來盯著錄像翻來覆去地看:“‘弟弟’好可愛噢!”

盡管馬英九年近60,但在秦厚修眼里,“弟弟”永遠都是個孩子:“我不會因為兒子當選而驕傲,因為他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不過我相信兒子會做好份內的事情,不會讓臺灣人民失望?!鼻睾裥捱€主動爆料說,馬英九小時候吃過老鼠肉,從此不再尿床,弄得馬英九尷尬萬分:“講得好像我沒其他長處似的!”

如今,86歲高齡的秦厚修,每次外出仍會化上淡淡的妝,拎一個精致的黑色小手包。早年,馬鶴凌的妹妹馬云英去臺灣探親,秦厚修送了她一個同款手包?!捌綍r生活樸素點好,但出門一定要拎個包,這是氣質問題?!?/p>

在家里,秦厚修習慣了自己干家務。保姆蘇太太50來歲,負責料理秦厚修和馬英九兩家人的家務,可大部分家務都讓秦厚修“搶”走了。每每打電話到秦厚修家,倒是蘇太太接得多:“秦老太太不在家”,有時去了臺南,有時去看女兒,有時出門買菜,“她常常一個人去樓下的興隆市場買菜,提著大包小包上3層。她非常細致,每天起床后,都會自己整理臥具,直到床單沒有任何褶皺。”在秦厚修的心中,這層1983年就買下的房子是她最溫暖的家,雖說兒子即將搬進府里,可她卻不想再搬家了。(來源:《環(huán)球人物》雜志 編輯:劉一川)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huán)球在線 | 發(fā)布廣告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