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辨直播官方版_花辨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花辨直播免费版app下载

環(huán)球在線 >環(huán)球評論>中國視點
美國挑唆亞洲國家購買軍火

[ 2007-03-16 08:33 ]

 

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美國《防務新聞》3月12日發(fā)表題為《中國、朝鮮刺激鄰國軍購》的文章,文章不厭其煩地列出了亞太近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軍購清單,試圖說明這樣一個命題:正是朝鮮的核計劃和中國不斷增長的軍費在促使其鄰國增加軍購。然而文章中通篇找不到一處支持所謂“中國刺激鄰國軍購”的論據,倒是各國軍購清單上的武器項目幾乎清一色是“美國制造”。到底是誰在挑動亞洲國家買武器?即使不知內情的人也懂得,得利的那一方,往往是最有可能的“作案者”。毫無疑問的是,美國軍火商才是這些龐大軍購計劃的最大受益者。而美國政界與軍火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蛟S這可以解釋一些鷹派人士不時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的動機。對于某些自稱“獨立”的西方軍事媒體而言,隨之起舞也似乎成為一種無需理由的習慣。

中國、朝鮮成了“罪魁禍首”

美國副總統(tǒng)切尼2月下旬訪問日本和澳大利亞時,公開在演講中指責“中國軍力快速擴張威脅地區(qū)穩(wěn)定”。美國《防務新聞》最新刊出其駐臺灣記者的一篇報道似乎要為切尼的言論提供佐證。

這篇題為《中國、朝鮮刺激鄰國軍購》的文章通過采訪美國幾位從事國際關系及戰(zhàn)略問題研究的學者,故意把中國的正常國防安排與廣遭批評的朝鮮核計劃往一塊扯,試圖證明:朝鮮和中國是亞太地區(qū)最大的安全隱患,朝鮮的核計劃和中國不斷增長的軍費預算正在促使它們的鄰國購買先進戰(zhàn)機,更新軍事指揮控制系統(tǒng)以及用于導彈防御的雷達和防空導彈。

文章借華盛頓國際評估與戰(zhàn)略中心副總裁理查德·費舍爾之口說:“日本與韓國都在加強與美國在彈道導彈防御方面的合作,原因是這兩個國家都面臨明顯的導彈威脅,主要是來自朝鮮的,但也有來自中國的�!蔽恼码m然用相當篇幅說朝鮮核動作給周邊帶來了緊張,但由于文章把中朝相提并論,所有這些緊張因素似乎中國都脫不了干系。而且,文章似乎忘記了正是中國幫助化解了朝核危機。沒有北京力促的六方會談,朝鮮半島核問題今天不知會是什么樣。

《防務新聞》的文章還詳細列出了亞太各國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軍事采購計劃。比如稱日本擁有亞太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軍購計劃,目前正在開展兩種新型軍用飛機的研制,計劃耗資約3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軍購計劃將讓美國軍火商大賺一筆。但《防務新聞》非但沒對美日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罪過反而全歸到中朝頭上。臺灣計劃購買8艘柴電潛艇(117億美元)、“愛國者-3”導彈(30億美元),此外臺灣空軍還希望購買60架F-16戰(zhàn)斗機,費用約為50億美元。臺灣島內批評軍購的矛頭都指向陳水扁當局和五角大樓,只有《防務新聞》把賬算到中國大陸頭上。此外,韓國的采購計劃將主要包括1500億美元的新導彈防御系統(tǒng)和總計約25億美元的20架新型F系列戰(zhàn)斗機。澳大利亞的10年防務采購計劃將耗資419億美元用于多達99個項目,包括100架戰(zhàn)斗機、3艘“宙斯盾”驅逐艦等。新西蘭計劃耗資5億美元購買7艘軍艦等。除此之外,這篇文章還列出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的軍購清單。

印度專家:美國才是挑動者

印度國內近年來形成了一些與中國競爭的心態(tài),但說到亞洲各方紛紛增購軍備,印度和平與沖突研究所所長班納吉將軍12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才是亞洲國家大買武器的挑動者。他認為,且不說美國是在亞洲打仗最多的國家之一,從太平洋戰(zhàn)爭到朝鮮戰(zhàn)爭,再到越南戰(zhàn)爭,這對亞洲的穩(wěn)定造成了很大破壞。而且,美國在韓國、日本都有大量駐軍,還賣給臺灣那么多武器,這勢必會刺激中國大陸,也會刺激朝鮮。相對于美國及其亞洲盟國,中國的軍力要弱得多,把中國、朝鮮說成引發(fā)亞洲國家軍備競賽的“始作俑者”,是顛倒了因果關系。尼赫魯大學中國和東南亞研究中心的吉達博士也持上述觀點,她表示,日本最近幾年不斷提高軍費支出,擴張意向十分明顯,然而如果沒有美國撐腰,日本也就不會這樣做,因此真正引起亞洲不安的是美國。

還有印度專家認為,美國素有擴張性格,這一點已經在其不顧國際壓力、悍然對伊拉克動武的舉動中暴露無遺。美國向之施壓的國家,一般都會積極發(fā)展軍力,而在南亞是另一種情況,如印度買武器,是因為美國在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可以說亞洲所有國家買武器的背后,都隱藏著很大的美國因素。

賣軍火是美國在亞洲的安排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的顧國良研究員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向亞洲賣軍火其實是美國控制亞洲的一種策略。因為與歐洲不同,亞洲各國與美國并不存在歷史形成的“友誼”,而且亞洲的地緣政治非常復雜,因此美國在亞洲采取挑撥國家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的關系,使之相互間達到制衡的效果。只要亞洲一出現什么新的力量或矛盾變化,美國就會抓住機會,放大裂痕,夸張威脅氣氛,鼓動相關各方購買美國軍火,這既能夠讓美國的軍工集團獲利,更能讓美國在這個地區(qū)加強主導權,這是美國一貫的做法。

顧國良指出,一般而言,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軍購項目都是根據自己的防務需要自己做出決定的,但美國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國家和地區(qū),其防務政策背后基本上都是美國在起主導作用或發(fā)揮重要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國;臺灣一直把美國看作自己的軍事保護傘;新加坡長期以來都表示歡迎美國來駐軍,愿意為此提供各種方便;泰國是美軍的重要中轉和補給點;印度和美國的軍事合作近些年來異常密切……因此,與其說是亞洲的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在購買美國軍備,還不如說這是美國在亞洲軍事安排的一部分。

美國營造地區(qū)失衡輿論

還有學者指出,亞洲國家近年來紛紛增加軍費,也跟區(qū)域內各國間的摩擦有關。這一情況在東南亞很明顯。比如馬來西亞與印尼、泰國都存在著邊界爭端;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在沙巴存在著領土爭端;印尼與新加坡之間也在領土邊界、捕魚以及油田歸屬等問題上存在著爭議。雖然這些國家在東盟地區(qū)合作的框架下,逐漸轉向通過談判和磋商來解決這些摩擦和爭端,但歷史沿襲的力量和相互攀比的因素仍然促使它們加強軍備,甚至出現購買那些本來不需要的武器的現象。如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本來應該在他們比較淺的海域使用小型的巡邏艇,卻都花大筆錢建立了并不適用的潛艇部隊,泰國甚至購買了一艘航母,卻因運行費用太昂貴而無法啟用。

另外,分離主義運動和地方叛亂,一直是令東南亞國家頭痛的問題�!�9·11”后,美國拉攏東南亞國家與其一起“反恐”,借機向這些國家推銷武器裝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其實美國《防務新聞》的文章中也寫道,一些國家,比如泰國增加軍費開支,主要是為了對付泰國南部有所加劇的暴力活動。而這些賬,又怎么能算到中國或朝鮮“威脅”的頭上。事實上,東南亞國家現在對中國的認識越來越客觀和積極,主流媒體并不像美國所說的把中國看成“威脅”,反而把中國的進步看作自己國家的發(fā)展機會。印尼最大的印尼文報紙《羅盤報》日前報道中國“兩會”時,也報道了有關中國軍費開支增長的內容,但文章同時指出日本和美國的軍事開支要比中國大得多。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沈丁立教授認為,作為世界唯一的全球性國家,美國管理世界各個地區(qū)的基本原則是既要當領導者,又要盡可能少地付出成本。目前,美國已經在全球軍力部署上做出了調整,加強了自己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但它還是盡力避免單靠自己來制約中國,而是讓東亞幾國相互牽制、制衡,自己再以世界第一強國的身份介入,以此來實現控制。中國的軍事力量在提高,朝鮮宣布核試爆成功,這都是事實,美國通過強調、炒作這些素材,營造地區(qū)安全力量失衡的輿論,借機推動軍購,用加強中國鄰國軍備的手段來限制、防范中國,同時鞏固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力當然是最劃算的。也許這可以解釋《防務新聞》的奇怪論調吧。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歐紅 任彥 董力 程剛)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