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辨直播官方版_花辨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花辨直播免费版app下载

中國日報網(wǎng)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縱觀30年名家畫作價格走勢:或?qū)⒃俅蜗磁?/h2>
2013-08-13 14:24:27 來源:美術(shù)報
打印文章   發(fā)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縱觀近30年來名家畫作價格的增漲情況,平均是100倍,最高甚至達1000倍。在1980年花一兩千元或在1990年前后花一兩萬元買一幅李可染的畫,現(xiàn)在就會成為幾百萬元身家的富翁了。即使許多畫家作品遠低于這個漲幅,從投資理財?shù)慕嵌葋碚f,升值空間相對來說還是不小的。時過境遷,現(xiàn)在市場重新洗牌了,每個書畫家的價格情況大不一樣了,這也意味著將來還會再次洗牌,現(xiàn)在進入藝術(shù)品市場還不遲。

國內(nèi)市場發(fā)展的幾個里程碑

上世紀50年代末至1980年前后,國內(nèi)基本無藝術(shù)品市場。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名家作品價格主要受海外市場的影響。1983年在杭州義賣的陸儼少畫作只要100元一幅。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受海外市場深層影響,10年間每年每位畫家漲幅均不一樣。

漲勢最猛的是80年代中后期,以陸儼少畫作為例,1987年1000元一幅,1988年到1990年似乎一年漲一倍左右,1990年6000元一幅。90年代初期過后,漲勢依舊較猛,1993年國內(nèi)深圳特區(qū)、上海、北京等地先后成立藝術(shù)品拍賣行對藝術(shù)品市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帶動民間藝術(shù)品交易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1992年陸儼少的作品每平方尺三五千左右,即1983年賣100元的此時值1萬元左右一幅。1993年至1997年,拍賣此起彼伏,名家作品每年都要漲價,到1997年,陸儼少作品此時值40000元左右一幅,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此價格維持到2000年。

2000年剛過,價格便大漲,2000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紛紛出手名家書畫。到2003年價格與海外價格持平,陸儼少的畫作已達到15萬元左右的價格。2004年到2006年藝術(shù)品市場最火爆,在世的藝術(shù)家,包括年輕書畫家在內(nèi)的作品,價格都炒得很高。古今書畫名家作品的國內(nèi)價格全面超越海外與國外,浙江價格最高,形成“海外回流”說法。

2007年理性回歸了二三年,藝術(shù)品市場有重新洗牌的意思,高價的繼續(xù)高,價格回落的也有。2009年藝術(shù)品市場又有繁榮的跡象,近現(xiàn)代書畫中的李可染、潘天壽、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等和古代書畫全面漲價,本年度有2件古代書畫拍賣價超億元。

2011年藝術(shù)品市場再掀高潮,李可染、齊白石、徐悲鴻等近現(xiàn)代名家作品拍賣價超億元。

書畫收藏在浙江得天獨厚

全中國搞書畫收藏的人,最羨慕的一個地方就是浙江。浙江如今是名符其實的經(jīng)濟強省,文化大省。全中國的書畫50%以上被收藏在浙江,投入市場的資金也超過50%出自浙江。更重要的是浙江歷代出書畫名家,翻開中國美術(shù)史,有不計其數(shù)的書畫名家是浙江人,尤其是杭州人或在杭州生活過的書畫名家?,F(xiàn)在在藝術(shù)市場上受追捧最多的,或價格較高的,或升值潛力最大的多數(shù)也跟浙江有關。不知有多少人認為想看一眼潘天壽、黃賓虹、吳昌碩、蒲華、陸儼少或沙孟海等大師作品千難萬難,但在浙江這里卻幾乎是想看就能看到,根本不需要千里迢迢地來回奔波。在浙江,如果想收藏被稱為是硬通貨的名家書畫的話,可謂是條件“得天獨厚”。浙江省市場經(jīng)濟基礎厚實,藝術(shù)品經(jīng)營機構(gòu)多,給藝術(shù)品變現(xiàn)帶來極大的便利。除了增值,收藏書畫還有很多好處,不論生活壓力多大,多累,抽空多欣賞幾眼自己收藏的藝術(shù)品,再多的煩惱也沒有了。當然這是一種無為收藏,就是首先是從興趣和愛好出發(fā),但是這種無為收藏也可以讓它變得有為。至于收藏書畫能提高審美和增加文史哲知識的好處在此就不必多說了。

編輯: 寧波 標簽: 畫作 名家作品 1983年 名家書畫 1980年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醫(yī)途中 廁所內(nèi)莫名猝死

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

西雙版納:萬人潑水喜迎傣歷新年 歡騰場面蔚為壯觀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

精彩熱圖

西安一公交司機和貨運司機當街廝打 乘客無語了

中央巡視組海南接訪點 群眾排隊來訪[組圖]

圖片故事:90后入殮師只為留下永恒美麗

南京“棄嬰島”三夜蹲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