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將于6月中下旬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有可能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在備受關注的該不該提高免征額、要不要減少個稅占稅收收入比重、怎樣更好地發(fā)揮個稅調節(jié)收入分配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推進個稅整體改革等方面,與會專家提出不同的觀點。
標準
3000元足夠覆蓋基本生活上漲
自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4月25日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起 , 上調免征額的呼聲一直不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每月免征額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已經足夠覆蓋近兩年來因物價上漲導致的基本生活費用的上漲。他進一步拿北京舉例說,同時考慮費用扣除標準和“三險一金”后,實際的扣除額最低為3856元,也就是說,月收入在3856元以下的個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對月收入在12603元以上的人群,其免征額則高達5798元。他進一步提醒,這幾年物價上升,確實有必要提高免征額,但免征額不是越高就越合理。
“有人覺得3000塊錢太低了,這個地方稍微要做點國際比較。美國今年個稅基本扣除額調升到7550美元,除以12月換成人民幣相當于人民幣月薪不到4100……美國的個稅基本扣除額比他的貧困線還要低一大截,所以美國的工薪收入者基本上人人都是納稅人?!毖嗑┤A僑大學校長華生說,個稅的基本扣除額不是解決大家過好日子的問題,是體現最低生活費用不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劉佐提出,免征額要根據工資、物價等情況進行動態(tài)調整,而且為了提高效率,應該請全國人大把這個權限下放到國務院。
除了建立動態(tài)機制外,華生還認為,個稅扣除額應引入特殊扣除項目 , 比如要考慮 贍養(yǎng)人口 、貸款、住房等負擔。
至于免征額是否應考慮地區(qū)差異問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表示,免征額應該跟當地的生活成本掛鉤,要粗線條地劃幾個地區(qū),采取不同的免征額。
不過,華生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差別性的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在統(tǒng)一的國家中既不符合統(tǒng)一市場的 方 向 , 在 操 作 上 也 有 很大 的 問題。
共識
月收入萬元以上不應減稅
專家爭論的另一個焦點問題是是否減稅,如何減稅。劉佐認為,新的方案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特別是對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能夠減輕一些負擔,而且對于個體工商戶來說,稅負比過去也有所減輕。
但是他認為,盡管當前大家基本上都同意應該對中低收入者減稅,但是對于哪些叫中等收入者,或者說比中等收入者還高的人應不應該減稅,值得討論。按照新的方案,月工資22000元的人還可以減稅3元,但這一群體已經脫離了中低收入者的范疇。
劉佐認為,月收入10000元左右在中國是中等收入,比如說大學老師,政府機關司局級干部,還有一般企業(yè)的中層經理?,F在稅務機關規(guī)定的年收入12萬申報個人所得稅,平均一個月就是10000元。在這個收入以上就不應該減稅了。“如果減稅范圍定得過高,就會有人提出,社會保障水平是不是應該調一調,住房公積金水平是不是應該調一調。我們不能不考慮其它相關的因素?!?/p>
李稻葵也同意減稅,但是他更強調個人所得稅改革應該有大局觀。他說,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目標不是要增加稅收,而是要促進社會的和諧。他建議個人所得稅改革應該有四個原則。首先是要先提供讓老百姓看得見的福利體制,比如說社會救助體制。這些事并不花多少錢,但是需要機制。其次,個人所得稅應該寬稅基,應該把所有的收入捆在一塊兒交稅。第三個原則,低稅率。只有通過低稅率加上寬稅基才能真正調整收入差距,稅率很高,有能力的人就會把企業(yè)轉移到低稅率的國家去,這對我國的高端服務業(yè)是個打擊。最后,計負擔,也就是說考慮家庭負擔,考慮贍養(yǎng)人口。
華生還提出,未來應該擴大個人所得稅在總體稅收中的比重,整體來看應該增加個人所得稅收入,減少其它稅種的稅負。
華生說,現行稅收結構并不合理,90%以上都是商品稅、流轉稅、關稅,個人所得稅只占6%多一點,按照這 次 方 案 還 將 降 至不 到5%??紤]到中國的財政收入中除了稅還有費,預計個人所得稅占整個 宏 觀 稅 負 的 比 重 也 就 是2 %至3 %, 而 全世 界 一 般 都 是30%至40%的水平。所以未來應該“大大提高個稅比重,這正好是社會進步的方向。”
建言
改革應進一步調節(jié)收入差距
談到如何從本次個稅改革中吸取經驗,以促進下一次改革,各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出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收入分配。
賈康說,現在的方案還屬于征求意見的階段,作為研究者能提什么樣的建設性改進意見還有空間。此次方案清晰鮮明地體現了壯大中等收入階層的導向。但是建議適當加強個人所得稅調整收入差距的作用。這樣可能更有助于我國形成橄欖形結構,促進社會的長遠穩(wěn)定。
劉佐表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數量應該增加,但是按照這次的改革方案,納稅人比重實際上比現在還要降低,這不利于分配的公平。參考美國的情況。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實行累進稅率,光說聯邦一級,每年有1.4億人申報,只有43%的人免稅或者退稅。交稅的人里面50%的人交納了97%的稅款,剩下的低收入人群只交納了不到3%的稅款。從這個結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收入的調節(jié)作用。
華生表達得更激烈一些。他認為,通過這次調整,主要的受益者是中等收入階層,收入的差距不管多少總之是擴大了。他建議,對于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首先應該對低收入人群多加考慮。雖然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本來就不需要交稅,但是要看到他們的一大負擔是社保繳費,“是不是國家可以考慮分擔一部分低工薪收入人群的社保繳費?”
不過劉佐也強調,盡管解決分配問題需要通過稅收,通過個人所得稅去配合,但是光靠稅收不夠,也要靠很多其它的措施配套解決。收入問題涉及的領域很廣泛,比如說一些勞動者希望提高他的素質,或者直接增加工資,而不是減個人所得稅;對于農民來說,他們現在沒有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更希望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對于退休老人來說,可能希望增加養(yǎng)老金,并且在醫(yī)藥費報銷上照顧一下。
呼吁
整體稅制改革亟待提速
從對個稅改革的討論入手,專家們進一步探討了對我國整體稅制應該如何進行改革,并呼吁整體稅制改革提速。
華生說,個稅免征額的機制跟個人的收入相關,收入變了,物價水平變了,免征額就要改革。全世界都是這樣做的,是稅務財務部門的一項例行工作,沒有國家像中國這樣浪費那么多的社會資源、行政資源討論這種芝麻大的問題。有人說這次的個稅改革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減稅,但是減稅有減稅的方法。當前中國最要減的是非稅收入,或者減商品稅、增值稅。“大頭的不減,只減芝麻有什么作用?”
華生認為中國當前的整體稅制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整體的宏觀稅負增長速度過快;第二,稅外收入太多,特別是土地財政收入,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法制;第三,稅收結構要調整,大幅度降低商品稅比重,提高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比重。
李稻葵呼吁,雖然這一輪的改革也許不可能做大規(guī)模的調整,但是可不可以選擇一兩個地方做試點進行更大幅度的改革?看一看改革后當地服務業(yè)是不是發(fā)展了,整體的稅收是不是提高了。個稅改革的大方向是促進社會的和諧,設法建立出一批現代化的福利制度,所以應該建立在試點的基礎上討論?!安灰f這個不行,那個反對。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就是摸著石頭過河?!?/p>
劉佐也表示:“個人所得稅改革方向已經確定,就是實行綜合征收和分類征收。下一步這個改革應該加快進行?!彼f,在這次個稅修正案討論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民眾都提出了問題,但無論是調整扣除額還是調整稅率,這些問題還是屬于小的層面的問題。真正大的問題還是要改變稅制征收模式,實行綜合征收為主,分類征收為輔。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段若蘭
相關報道
財政部學者稱個稅最高免征額實際已達5798元
“個人所得稅不同于房產稅,人為設置個稅所得稅率的差別會造成社會人才流動的混亂,不容易搞試點。”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對于免征額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如果算上“三險一金”,實際上最高免征額已經達到5798元,能夠基本實現培育中產階層的政策導向。 [詳細]